两岸自主事业的契约
作为《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订后的首个大型经济项目,东风与裕隆的合资明显超出了工业合作的范畴,它透露出两岸对自主事业的共同期盼,亦体现出血浓于水的血缘亲情。
在中国汽车自主事业积极发展的今天,东风裕隆的成立展现了两岸合作的新趋势。在汽车关键技术长期由跨国公司主导的现实下,中国自主汽车的发展步履维艰。不管是东风还是裕隆,他们在心怀民族使命感的同时,也进一步产生了危机感和责任感。裕隆集团掌门人严凯泰在签约仪式上一度落泪,更引发了人们对这场合作的感慨。
据介绍,东风裕隆项目一期注册资本为15.5亿元,东风汽车公司和裕隆大陆投资有限公司各出资7.75亿元人民币,双方各持股50%。项目建设地点为杭州萧山临江工业园区,一期建设规模为年产各类乘用车12万辆和配套发动机12万台。东风裕隆的产品涵盖运动型乘用车、多功能乘用车、轿车及纯电动汽车,将重点发展合资双方共同注册和拥有的“纳智捷”大中华品牌。
在签约仪式上,严凯泰表示:“纳智捷是目前唯一的两岸共同发展的自主品牌,我们有信心让纳智捷发挥后发优势,带动两岸汽车的互动和发展,创造一个差异化、有竞争力的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董事长徐平介绍,双方未来将导入suv、MPV和新能源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项目将成为发展重点,目前正在集合两岸的优势资源,在产品认证、工厂建设、采购配套体系及营销网络建设、水平事业支持等领域积极开展工作。
互相扶持的10年
徐平表示,东风与裕隆的合资项目,是二者在10年合作基础上的再度升级,从最早的广州风神,到东风裕隆汽车销售公司,再到如今合作生产自主品牌乘用车,其间经历了很多波折。
2000年4月,东风与裕隆成立了风神汽车有限公司,东风和裕隆各占60%和40%的股份。公司主要生产基于日产蓝鸟的产品,当年获得盈利,东风“风神”品牌也因此成名。作为日产在中国最早的合作方,裕隆对日产和东风的合作起到牵线搭桥的作用,为日后双方正式合资立下了汗马功劳。
2001年年底,东风与裕隆合资组建东风裕隆汽车销售公司,发展东风品牌汽车的全新营销服务网络。2002年年底,东风又联手裕隆,重组“东风汽车”旗下的销售公司,买断东风轻型商用车的销售,成为国内汽车营销界的典范。
2008年,裕隆与中誉汽车签订了“纳智捷汽车生产项目”合作协议,但双方的合资项目未能获批。随后东风出手,以东风杭汽的名义,先后两次出资收购中誉在纳智捷(杭州)汽车有限公司的股权。
2010年9月29日,东风与裕隆正式签约建立合资公司,这个有10年交情的老朋友再次走到了一起。此刻,他们共同的目标是开拓自主品牌,与10年前追逐外来技术的合作相比,有着完全不同的进步意义。
后来居上的信心
“家父离开大陆来到台湾,仍坚持工业报国的决心和愿望,并在台湾成立了裕隆汽车公司。今天牵手东风汽车,见证了两岸汽车业的合作发展,目标一定会成为现实。”严凯泰说。
作为台湾最大的汽车生产厂商,创建于1953年的裕隆汽车,其资历比东风集团还老。与内地的汽车大企业集团颇为相似的是,裕隆在长达50多年的发展进程中,对外合资合作占了主体。如今,与东风共同打造纳智捷,开拓一个中国人自己的品牌,严凯泰感慨万千。
严凯泰说:“家父家母一直希望给中国装上车轮,1953年我们在台湾做了这样的事情。如今,我们的自主品牌结合了世界科技,特别是结合了中国人的科技,打造属于中华民族的自主品牌,是令人感到欣慰的。”
2009年台湾的汽车销量仅29万辆,对于纳智捷品牌来讲,进入广阔的大陆市场颇为重要。严凯泰表示:“能够得到消费者的青睐,对我们来说是最重要的,我们的研发也一定会结合消费者的喜好来进行。如果说未来会有遗憾,那一定是我们自己努力不够。”
周文杰表示,尽管东风裕隆是国内轿车领域的后来者,但仍可以做到后发制人。今后,合资公司一方面可借助台湾裕隆在汽车电子技术、纯电动技术、成本控制以及营销理念方面的领先优势,另一方面也能依托东风集团在零部件、汽车水平事业“价值链业务”上的深厚实力。
不再依托国外企业,打造属于中华民族的品牌,是纳智捷存在的最大意义,也是东风与裕隆合作的本源。作为未来两岸合作的“标杆企业”,具备中国人“纯正血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