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搜 索

2010汽车召回年 中外不同命历史将终结?

2010-12-21  新闻来源:新华网(广州)  新闻作者:   新闻编辑: 尚志

  2010年的国内车市特别火,业内人士认为,全年销量过1700万辆没有问题。然而由于新产品上市加快、产品研发周期太短、技术升级相对滞后等原因,2010年汽车召回批次创下历史新高,成为名副其实的“召回年”。

  专家认为,汽车召回增加,一方面反映我国汽车监管制度不断完善,“中外不同命”历史或将终结,另一方面也为相对落后的汽车技术短腿敲响警钟。未来两三年,随着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规模不断扩大,自主品牌汽车也将进入大规模召回阶段。

  汽车召回这付“苦口良药”,倒逼汽车技术升级,未尝不是好事。

  车市召回创新高 “萝卜快了不洗泥”?

  回顾2010年中国车市,“召回”或许是绕不过去的关键词。

  11月29日,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向国家质检总局提交报告,因分别在发动机的冷却水管模压材料和控制系统软件上存在设计缺陷,召回沃尔沃S80L和S40两款轿车,涉及数量分别达到5833台和8952台。而在此之前的11月5日,该公司还分别因安全气囊电路系统和助力转向油管存在缺陷,召回沃尔沃S80L轿车。

  记者检索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网站发现,仅11月份,就共有长安福特马自达、北京奔驰等10家企业实施16批次召回,平均不到2天就有一起召回,涉及车辆超过6万辆,其中多数原因都是质保措施不到位导致的质量控制问题。

 

[NextPage]  数据还显示,今年1至11月,各大汽车厂家在国内实施召回近百批次,而在2009年和2005年,这一数字分别为近50批次和近30批次。

  专家表示,2010年汽车召回批次已创下历史新高,成为名副其实的“召回年”。湖南大学中国汽车技术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杨沿平教授说,国内市场汽车召回事件逐年增多的趋势今后还将继续。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学院汽车研究所所长上官文斌教授表示,今年国内车市特别“火”,全年销量过1700万辆没有问题;新产品上市快,产品研发周期太短,技术上难免出现不周到,召回增多很正常。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仅是设计缺陷导致的召回事件增多,有关汽车质量问题的投诉也呈现上升态势。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今年消费者关于汽车的投诉已超过10000起,同比增长52%,其中关于质量、安全问题的投诉占比接近70%。

  广发证券汽车行业分析师杨俊说,国内车市这两年发展太快,车企为缓解产能紧张,要么是调短研发周期,要么是加班加点生产,都导致质量问题发生几率大增。

  召回制度逐步完善 “中外不同命”历史将终结?

  从另一个角度看,召回事件大规模出现也反映我国汽车监管制度不断完善。

  早在几年前,国际汽车巨头在全球宣布大规模召回,国内消费者却无法享受到同等待遇,“中外不同命”现象形成鲜明对比,其背后则是监管环境的差异。

  杨沿平认为,以日系车为例,美国在其市场版图中占比较大,其监管政策很完善,消费者对品质的要求也很高,车企出了问题自然不敢掉以轻心,会将服务做足;而中国当时的监管水平相对滞后,对车企召回要求不够完善,对比起来,显得车企态度“中外有别”。

  现在,这一历史即将终结。国家质检总局7月份公布《汽车产品召回监督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已实施6年之久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将从规章制度升级为法律条文。

  据了解,这一意见稿不仅将车企违规行为的处罚金额升级为原来标准的数十倍,同时规定对确认缺陷的汽车,生产商要立即停止销售、生产和进口,而不是像以前那样有10天的“缓冲期”;监管部门在必要时,还可查封、扣押可能存在缺陷的汽车产品。专家认为,这无疑将为车企戴上一道更加严厉的“紧箍咒”。

  另一方面,召回主要由外资品牌或合资品牌发起,民族自主品牌“超然物外”的现象同样也将成为历史。

  杨俊分析说,以前自主品牌多为低档车,消费者买来主要作为“代步工具”,现在随着自主品牌扩大中高档车市场布局,其质量会受到更多关注,而节能环保潮流的兴起则会对自主品牌车企的研发生产提出更高要求,召回增多只是时日问题。

  杨沿平则认为,目前自主品牌造车时间还不长,规模也不大,还没进入大规模召回阶段,预计两三年后将会逐渐显现。

  召回成“苦口良药” 倒逼汽车技术升级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丰田召回门”正是召回大规模出现的一个转折点,而丰田自酿的这杯“苦酒”似乎还在持续发酵。广发证券的研究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日系品牌在轿车领域的市场份额高于欧美品牌,但第二、三季度则被持续反超,日系品牌1至10月的市场份额已由去年同期的26.1%下降到23.8%。

<

图片新闻

MORE >

数看车型

MORE >

数看卡车

数看客车

品牌查看

MORE >

卡车品牌

客车品牌

热点新闻

MORE >

本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专题报道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