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车市依然“火爆”,产销量仍然稳居全球第一。
但在产销两旺背后,今年车市已不同于去年车市一飞冲天的气势,供不应求、提车困难的局面已难再现;反之库存持续增加引人关注。
刚刚过半的今年车市仍有诸多看点:下半年汽车产销量将如何?1500万辆大关能否轻松突破?库存压力下的“价格战”会否卷土重来?节能小车补贴新政策会否搅动车市?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国产汽车产量为847.22万辆,终端销量为718.5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4.37%和30.45%,依然延续去年中国车市全球老大的地位。
值得关注的是,在今年上半年产销数据高企的背后,已不同于去年一路走高的态势。实际上,从今年二季度开始,国内汽车终端销量连续三个月环比下滑,随之而来的是库存水平的持续上升。
“2009年的中国车市有其特殊性,销量的井喷也是由于当年的需求与前一年被压抑的消费潜力的叠加释放,所以这种超高增长也不可能长期持续,今年车市高位走稳,也在情理之中。”申银万国汽车分析师姜雪晴说。
东方证券汽车分析师秦绪文分析,去年车市突然爆发,多少有点出人意料,而且汽车业扩大产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零部件供应能力配合,产能难以适应井喷车市的需求,导致出现了“一车难求”的景象。而今年不少厂商都大规模扩产,市场供应充足,“汽车产能通过调整可以脉冲式扩展,但市场需求不可能脉冲式增长,所以今年出现了局部库存增加的局面。”
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统计,目前国内汽车库存周期从2月份的41天增长到6月份的55天,已经达到合理库存的上限。
“库存增加会给车企和经销商带来资金压力,如果库存周期在一个半月以内,经销商已经感到压力,如果达到两个月,压力就很大。”秦绪文分析,“但这种局面会通过车企调整产能而得到缓解,目前从前端钢板需求量下行就可以判断汽车业产能将有所收缩。”
他认为,接下去的三季度正处于传统车市淡季,而且一些消费鼓励政策执行细则还不明朗,市场观望情绪重,难以有抢眼的表现,到四季度传统旺季到来,节能小车补贴政策明朗化,加上购置税减征、汽车下乡、以旧换新政策可能面临退出,有望引发突击购车的小高潮,带动整体产销量向好。
今年国内车市呈现四大特点
记者采访发现,今年的中国车市已完全不同于去年井喷的状态,车市虽依然热闹,但供不应求“人等车”的局面已不复存在,市场也越来越趋于平稳,呈现出四个特点:
第一,政策刺激拉动效应已经弱化。去年车市爆发,政策刺激因素可谓巨大,尤其是小排量汽车购置税减半政策,迅速激活了车市,带动了巨幅销量增长。而今年虽然购置税优惠幅度缩小,但刚刚公布的节油小车补贴政策,补贴额达到每辆3000元,实际上还大于购置税优惠的幅度。但市场人士普遍认为,今年车市优惠政策更多起到了引导作用,不会像去年那样立竿见影,“引爆”车市。
第二,改善需求增多,中高级车、SUV受青睐。如果说去年国家对于购买小排量车优惠政策在车市起到极大刺激作用的话,更多销量来自于汽车首购需求。进入2010年,国内早期私车用户已大量进入换购高潮,置换更大、更好的新车成为新趋势。
记者在上海浦东的一家汽车4S店了解到,该店今年初月销量超过200辆,近几个月下滑了数十辆,但即便如此,产品中的中级车、中高级车型销量非常稳定,只有定位入门级和高端的车型销量明显减少,可见改善性需求成为主力。
第三,小排量汽车销量占比减少。此消彼长,随着中高级车受欢迎,小排量汽车在今年的销量比例有所下降。汽车分析师姜雪晴说,今年乘用车中排量1.6升级以下车型销量比例比去年已经下降了2个百分点,说明首次购车所占比例有所下降,改善型需求增多。但这一特点背后是汽车厂商由于一些定位更高端的主力产品热销,导致利润水平较好。
第四,“价格战”难再现。随着汽车终端销量连续出现环比下降,库存出现增加,一些车型的优惠促销开始增加,去年盛行的“加价提车”已少见。但专家认为,前几年那种车市“价格战”已经很难再出现。
秦绪文说,目前就算出现库存增加,但中国车市已经越来越成熟,不同于以前,一些厂商为了“跑马圈地”,不惜亏本也要给经销商压库存,然后大幅降价促销。目前车厂已能够通过灵活调整产能来保证利润,同时保障经销商利益。
2010或成中国汽车“绿色”元年
除了产销量之外,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汽车节能技术的应用,也许同样值得关注,这决定着中国车市“绿色”的未来。
而2010年,是对中国车市“绿化”很突出的一年。从政策层面上来讲,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下发通知,确定自今年6月1日起在上海、长春、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