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要求,年底前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600万辆,并在全国供应国IV标准车用柴油,联系之前围绕“车辆尾气是否是雾霾主要来源”的争论,此举被解读为新一届政府不向环境要GDP的决心。话音未落,言犹在耳,江铃汽车(000550)日前发布公告称,3月份JMC轻卡累计售出10605台,环比增长106.7 %,同比增长27.5%,实现了江铃轻卡历史上首次单月销量破万。销量破万的背后,是国内商用车排放升级十年漫漫长路,是商用车整车厂面对需求向左、责任向右的分化和妥协,是商用车用户对生产运输工具需求的悄然变化。国四破局,不靠政府靠市场,不靠政策靠规律。
排放升级,面壁十年图破壁
中国特色柴油轻卡的存在与发展,紧紧跟随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但与之俱来的,是排放升级的倒逼。我国已连续三年成世界机动车产销第一大国,机动车污染已成为我国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而全国柴油车排放的氮氧化物接近汽车排放总量的70%,是当之无愧的“排放大户”。04年全面推行国一标准,历经国二、国三,到如今整整十年,排放升级,始终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森严壁垒。日前北京市环保局在进京入口多次抽样检查时发现,有一半的贴有绿色环保标志的车辆连基本的硬件配置都没有,根本达不到国三标准,还有40%的车辆由于路检不具备条件而不能确定,需要进一步检验。“假国三”柴油车泛滥已是业界公开的秘密,不少车企的做法是在强制国四标准的地区卖国四车,不强制的地区卖低标准车。而假货泛滥、监管乏力,也让一些企业不敢轻易“达标”。北京市环保局机动车排放管理处处长李昆生分析了其中的“玄机”:“对车企来说,实现国三技术标准,每辆车成本要增加1万元左右,国三升成国四则需要3万元左右。许多厂家包括很多大型整车厂为降低成本、占领市场,在车辆出厂时把国二甚至是国一配置的车携带上符合国三标准的生产合格证后投入市场。除北京市等几个大城市外,在全国范围内,重型柴油车国三标准就没有真正实施过。” 需求向左,责任向右,分化和妥协的结果,就是排放升级一次次的退后和“假国三”、“假国四”的愈演愈烈。面壁十年,何时破壁?
坚守责任,咬定青山不放松
大型商用车企业中,江铃汽车算是个异类。一方面,江铃汽车依托自身商用车制造积淀和福特先进技术实力,坚持高端产品,坚持技术储备,坚持排放升级,从国二升国三到国三升国四,江铃汽车最早在轻型柴油车上应用电控高压共轨和EGR废气再循环,并且内部消化成本,以少加价甚至不加价的方式推向市场,不但没有把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升级产品的市场接受度;另一方面,江铃汽车坚持不造假国四,坚持不打磨发动机铭牌,坚持不卖合格证,事实上,这些举措使得江铃轻卡的市场占有率常从未突破10%。很多大型企业表示“以我们目前的技术能力,生产国五标准的柴油车都可以做到,但是如今最大的问题就是执法不严,如果我们执行标准提高了成本,那么市场马上会被造假的企业占有。”说到底,这是一个典型的囚徒困境:在外无法达成共识,在内没有信念坚持,最后的选择必然是大家都审时度势,造假自保。毫无疑问,无绪混乱、各显神通以至于肆无忌惮的造假局面,对整个商用车行业来说,其实是最差的结果,没有之一。如何破局,其实谈技术路线是个笑话,技术早已成熟,没有任何壁垒,谈成本倒是很实在,但是大型车企都能以优化流程来消化,所差的无非是对企业社会公民责任的共识和坚持。不坚守责任,何以破局?
高端破局,飞入寻常百姓家
国四破局,中高端轻卡一定是急先锋。所谓中高端轻卡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定义,一直以来业内人士共认江铃、庆铃等有着五十铃血统的车就是中高端轻卡,但如今随着欧、美系合资车企的进入轻卡领域,以及本土自主车企选配合资发动机动力与变速器,中高端轻卡的外衍概念被放大了,并不局限于日系五十铃和日产等轻卡,主流认知只要是售价超过七万元以上的就是中高端轻卡。2005年低端轻卡约占60%以上,农村经济发展和农用车替代需求的增加,低端轻卡市场的容量庞大,中高端轻卡约占30%左右,主要用户为企事业单位和大型物流公司。
2013年低端轻卡约占45%左右,中高端轻卡约占50%左右,整体轻卡向中高端切换趋势明显。中高端轻卡将会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快速增长,以适应中国城市化规模的扩大与提升及消费升级,用户也由企事业单位和物流公司向个体、散客迅速扩散。3月江铃轻卡销量过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轻卡市场的渐变。除此之外,江铃轻卡“坚持不造假国四”的口碑和省油耐用的品质,在这轮黄标车淘汰的大潮中被显著放大,加上江铃轻卡开展的“2000抵5000”促销活动,基本上可以做到国三价买国四车,所以消费者纷纷用手投票。虽然还没有看到别的厂家销量月报,但江铃轻卡销量份额双赢几成定局。据悉仅佛山南海一家经销商,3月份单月销量就达到了638台,销量同比去年翻了2翻,每天都得组织大批业务员集体带着客户去车管所排队上牌,被同行戏称“江铃占领车管所”。
江铃轻卡月销量过万,也不过是整个轻卡市场的10%不到,其意义不在数字本身。这背后,是轻卡消费者对产品认知和选择的升级,是对企业坚持责任的正面市场反馈,是国四破局的曙光初现。
[Next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