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搜 索

环保禁令再收紧 公路煤炭运力不断下降!

2018-08-27  新闻来源:商用车联盟  新闻作者:   新闻编辑: 张璐

近日,为促进相关部门严格按照规定时间落实煤炭集疏港“公转铁”,生态环境部对沧州市人民政府进行内部约谈,并明确提出:黄骅港禁止接收一切公路运输的煤炭;严禁渤海新区全城物流企业接收“汽运煤”到港区外围堆场再装入集装箱集港。

一边是不断收紧的“汽运煤”限令——国务院下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在环渤海地区、山东省、长三角地区,2018年底前,沿海主要港口和唐山港、黄骅港的煤炭集港改由铁路或水路运输”;一边是不断“加码”的铁路运输规定——中国铁路总公司(以下简称“铁总”)将实施《2018-2020年货运增量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到2020年,全国铁路煤炭运量达到28.1亿吨,较2017年增运6.5亿吨,占全国煤炭产量的75%”。

“双管齐下”意味着煤炭铁路运力将加速释放。

铁路一直是煤炭运输的主要方式,2011年前,铁运也是影响煤炭市场的主要因素。但随后5年,铁运煤炭量逐年下降。

“煤炭需求下滑,铁路运能增加,汽运量‘抢占’了部分货运资源”,煤炭行业分析师李廷认为,“这是前几年铁路运力对煤炭市场影响减弱的主要原因。”

据了解到,由于我国煤炭产地集中、煤炭市场化后需求波动大,铁路运力有限,局部地区和部分时段一度出现运力紧张情况,又难以做到“门到门”运输,给煤炭汽运创造了发展空间。

但汽运不比铁运,其运输过程中控制粉尘散逸的单位成本更高。同时,生态环保部气候司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汽运的单位运量排放主要污染物远高于铁运。

除了汽运造成的环境问题,煤炭汽运的超载现象非常严重。“常年往返的货车,几乎没有不超载的,有的甚至超载10倍。多数情况下,按标准吨位拉煤会亏损,不超载不赚钱。超载后除去正常费用和罚款还有得赚,所以货车司机都愿意多拉货。”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对记者透露,由于运输成本问题,传统的长途直达运输难以为继,大量货车司机转为煤矿至货场等的倒短运输,使产煤区道路拥堵问题严峻,单位运量的行政成本高升,这也无形中增加了社会成本。

去年2月印发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要求,天津港等环渤海港口逐步停止接收汽运集疏港煤炭。之后,环保禁令不断收紧。

“去年取消汽运车辆到港后,造成的运输瓶颈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下游环节的价格上涨。但下游贸易商已有心理准备,同时,国家政策也做出相应调整。今年4月份后,蒙冀线开行万吨列,运力大大提升,随着蒙冀线增量和将来蒙华线的投入使用,负面影响会逐渐减少。”内蒙古煤炭交易市场分析员刘永丽对记者表示。煤炭铁运不断“开疆拓土”。

煤炭运输“公转铁”后,铁路运量逐步上升。记者从铁总获悉,上半年,国家铁路煤炭运量完成8.22亿吨,同比增长11.4%。

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不断显现,煤炭供给结构发生了新变化,主要优质产能向山西、陕西、内蒙古、新疆等地区集中,导致这些地区运输供需矛盾相对突出。

“我们计划到2020年,将唐呼线、瓦日线分别打造成年运量1.5亿吨、1亿吨的大能力货运通道,蒙西至华中铁路投产后,也将形成北煤南运亿吨级大能力货运重载通道。届时,我国将有大秦、唐呼、瓦日、蒙华等4条万吨重载铁路通道。同时,铁总还会加大投资力度,新购置一批大功率机车和货车,满足货运增量运输需要。”上述铁总负责人指出。

除铁总外,大型煤企也在布局自营铁路。以陕煤集团为例,加速靖神、冯红、红柠、榆横铁路干支铁路建设,为铁总货运增量和打造蒙华货运示范线贡献力量。

“靖神和冯红铁路建成后,运输能力将达到每年2亿吨以上,对内实现靖神、榆横、红柠、冯红四条铁路直连直通;对外实现与蒙华、包西、太中银、神朔、瓦日、大秦、蒙冀七条铁路的互连互通;最终形成九大出口外运格局,实现产运销高度匹配、路港直通、水陆和公铁联运的物流大格局。预计到2020年,我公司将为西安、太原、呼和浩特三个铁路局以及蒙华铁路累计提供3亿吨以上的货运量,新增运量1.2亿吨。”陕煤集团陕西铁路物流集团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解决“前后一公里”问题。

针对多数货主反映的“铁路费用高于汽运价格”问题,该铁总负责人明确指出:“这种说法并不准确,铁路运价低于公路运价,特别是在大宗货物长距离运输上具有明显优势。”

但他同时强调:“的确存在铁路运输全程物流费用高于公路‘门到门’运输费用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铁路运输‘前后一公里’问题没有解决,尤其是一些短距离运输,铁路两端接取送达成本占比较高,抬高了单位物流成本;运输环节中相关企业收取的费用,加大了全程物流成本,影响了铁路价格优势发挥。”

该如何解决此问题?该铁总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一方面,铁总将加快铁路专用线建设,推动“门到门”运输,减少中间环节,压缩全程物流成本;另一方面,将充分运用铁路货运价格机制,采用市场化定价策略,在短距离运输方面可实行保本运输,支持运输结构调整。

此外,还将严格规范运输各环节的收费行为,加强监督管理,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使铁路运输价格优势得到真正发挥。

相关新闻

2024-12-18 08:57:07

2024第八届绿色城配大会暨新能源重卡运营大会精彩开幕!

12月14日,“2024中国新能源重卡运营大会暨第八届中国新能源物流车绿色城配大会”在广州隆重开幕!

2024-12-18 08:46:59

价值重塑、创变突围!第八届中国新能源物流车绿色城配大会圆满落幕

2024年12月15日,备受行业瞩目的由电车资源主办的“2024第八届中国新能源物流车绿色城配大会”在广州圆满落幕。作为新能源物流车行业的“风向标”,本届大会以“内卷下的价值重塑与创变突围”为主题,吸引了来自行业专家、物流与商流大咖、全国经销运营商、货运平台巨头、主机厂、核心零部件企业精英以及金融机构的专业人士等600人参与,近30款产品参展,并获得超10万人次的在线直播关注。

2024-11-19 14:39:06

长安凯程品牌战略全面焕新,开启数智新能源商用车新篇章

在电动化、智慧化、全球化趋势的推动下,商用车领域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在此背景下,11月15日,在第二十二届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盛大启幕之际,长安凯程举办“数智商用 向新而行”品牌战略发布会,加速向数智新能源商用车科技品牌转型。长安凯程将依托长安汽车“香格里拉、北斗天枢、海纳百川”三大计划形成的技术优势,逐步在商用车上应用搭载高性价比技术,实现商用车与乘用车科技平权,让全球商用车用户享受到技术进

2024-11-16 12:02:38

一张图看懂长安凯程品牌战略发布会

2024-10-14 10:42:15

会议通知|“2025年中国汽车市场预测云论坛”邀请函

2024年,汽车行业正面临巨大变局,全球经济放缓,消费者需求和购买力发生显著变化。碳中和目标的推进和政策调整,给企业带来不少挑战,尤其是新能源汽车,虽前景广阔但压力巨大。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节点。科瑞咨询将举办第六届中国汽车产业趋势预测研讨会,分析宏观经济、政策法规、乘用车、商用车和新能源市场趋势预测,并对商用车各热点市场进行深入研究,洞察市场机会,

2024-09-26 15:05:25

硬核擂台 荣耀之战 | NEVC2024第九届挑战赛隆重开幕!

9月23日,由电车资源主办、招商局检测车辆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的“NEVC2024第九届中国新能源物流车挑战赛”在重庆机动车强检试验场隆重开幕。

2024-09-26 14:56:03

科技降险、无人驾驶、智能与安全、重卡...... 2024中国新能源商用车技术大会讲了啥?

9月24日,由电车资源主办,招商局检测车辆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招商车研)提供技术支持的2024中国新能源商用车技术大会在重庆隆重召开,本届技术大会以“向「新」发力,以「质」为先”为主题,来自物流车/重卡主机厂、零部件企业、自动化技术应用企业等22+行业大咖、技术专家,围绕新能源商用车市场新需求、正向开发/自动驾驶技术、关键零部件技术发展趋势等热点话题展开分享,为大家描绘了新能源商用车未来

2024-08-01 19:28:32

新能源物流车哪家强?NEVC2024挑战赛等你来揭晓

近年来,新能源物流车市场渗透率不断增长,应用场景持续扩大。车企的竞争能力也逐渐向广度、深度双向延伸,市面上推出的新能源车产品不胜枚举。

2024-07-08 12:04:45

驱动创新,引领未来:TMC2024圆满闭幕,技术展览人流涌动,亮点纷呈

为期两天的第十六届汽车动力系统技术年会(TMC2024)于7月4日-5日在青岛盛大召开,于今日圆满闭幕。本次盛会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主办,中汽翰思管理咨询公司协办,吸引了全球顶尖学者、行业领袖、资深专家以及众多知名汽车制造厂商与核心零部件供应商的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索汽车动力系统技术的最新进展与未来趋势。

2024-07-08 12:04:08

第十六届汽车动力系统技术年会(TMC2024)在青岛盛大开幕!

7月4日,第十六届汽车动力系统技术年会(TMC2024)在青岛盛大开幕!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国汽战略院执行院长侯福深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监事长李开国,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国家乘用车自动变速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徐向阳,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会士、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广西大学教授陈勇,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会士、吉林大学教授、吉林大学青岛汽车研究院院长雷

图片新闻

MORE >

数看车型

MORE >

数看卡车

数看客车

品牌查看

MORE >

卡车品牌

客车品牌

热点新闻

MORE >

本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专题报道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