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日前召开新闻发布会,透露《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正在研究制定中。“规定”对主体在中国境内的汽车整车和零部件投资项目的准入标准进行重新修订,与之前的行业准入标准在思路、规则与执行上都有明显区别。
曾有坊间评论调侃:国内产业政策是一放就乱,一抓就死,往复循环,很难跳出怪圈。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下,新能源车成为当下最炙手可热的风口。数据显示,仅在2017年,新能源汽车领域发生投资事件就有63起,涉及金额达430亿元;在原本60多家基础上,国内汽车生产企业扩容近一倍,新加入的造车企业有70家之多。怀揣造车梦想的,从BAT到各路资本,纷纷砸钱入场。
“大干快上”的结果一定是良莠不齐,更有不少滥竽充数。上百亿热钱投入后,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几辆车交付用户。实际上,即使被新造车者视为偶像的特斯拉,在疯狂烧钱模式下也颇是吃不消,最近更传出将解雇10%的职员。放眼国内数十家新造车企业,行业人士预测,90%以上很难看到出头的希望。
发改委发言人指出,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逐步扩大,但也出现了盲目发展的苗头,有必要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规范和引导市场主体投资行为,防范盲目建设和无序发展。
值得注意的,新版《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既没有一刀切地将汽车投资大门紧闭,也没有让各类投资泥沙俱下,而是宽中有严,有针对、有筛选地扶优扶强,对优质资产和项目加以倾斜。在响应中央机构改革、简政放权趋势的同时,也布下“紧箍咒”,严防开闸放水,体现出能者上、劣者汰的思路。
“三禁止”严控燃油车
与以往相比,新版规定最突出的不同在于,新建纯电动汽车资质审批权被下放至地方。将汽车项目尤其是整车项目的审批权首次由中央部委和国务院下放至地方政府,这是我国汽车行业审批管理制度几十年未曾有过的变化。也体现出十八大以来,中央“简政放权”意志的体现。
“规定”对汽车产业投资的“管理权限”进行了明确界定,比如:汽车整车和零部件投资项目均由地方投资主管部门实施备案管理。其中,汽车整车,专用汽车和挂车,以及发动机、车身总成、车用动力电池、燃料电池等汽车关键零部件投资项目由省级投资主管部门备案管理。
在此之前,地方政府只有汽车产业投资的转报权,没有核准权,核准权由国家发改委统一管理。这造成了一定程度上地方政府与企业一起跑项目、要资质,被地方政府和金融资本扭曲。
权力下放,并不意味着申请资质难度降低。以往由中央审批项目,地方政府与企业一起谋资质,地方保护现象比较严重;管理权下放后,地方政府身份转变,从参与者成为管理者,从要资质变成管资质、用好资质,职责变了,思路自然也不同,更有利于地方政府合理规划汽车产业的投资与建设。
权力分散,更不代表着对新项目大开绿灯,“规定”明确指出“三禁止”:禁止新建独立燃油汽车整车企业,禁止现有汽车整车企业跨乘用车、商用车类别建设燃油汽车生产能力,禁止燃油汽车僵尸企业股权变更。此外,对现有汽车企业扩大燃油车生产能力,也做了严格的要求,包括上两个年度汽车产能利用率均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上两个年度新能源汽车产能占比均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等六项具体条款。
很显然,“规定”目的很明确,就是要严格控制燃油车产能,调动全行业资源与注意力,集中到发展新能源汽车上来,从而实现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
投机者无奈出局
新版“规定”相比以往更值得称道的一点,并没有非此即彼、两个极端。严控甚至限制燃油车发展的同时,也提高了新能源车项目门槛,相比2015年6月颁布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条件多了许多,堪称史上最严准入规则。
“规定”中,发改委用了大篇幅对纯电动车项目进行了详细说明。这包括——新建独立纯电动汽车企业所在区域要满足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桩车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僵尸企业和僵尸资质清理工作全部完成等硬性条件。
虽然“规定”还在征求意见阶段,但可以预见的是,一旦执行将最主要产生三个后果:一、靠造车投资圈钱的路子行不通了;二、传统车企/优势企业,给新造车者/后来者的压力更大了;新建新能源产能不能随心所欲了。政策的出台一定会对新造车者进行梳理,淘汰掉相当一部分不达标的企业。
在新能源车项目大开绿灯的同时,却对企业准入资质上了多道“紧箍咒”,反映出决策层针对当选国内新能源项目良莠不齐、投资过热的反思与调整。此前对于电动汽车投资项目管理过于宽松,致使一些不具备技术实力、造车目的不纯的企业一拥而上,客观上使新能源汽车产业还没发展起来,产能就已经过剩。及时刹车,就是为了避免事态向不可控方向滑落。
虽然国内不少新造车企业推出了实车样品,基本脱离了PPT阶段,但正面临更大的难题——如何保质保量地推出量产车。实际上,即使是被视为偶像的特斯拉,在Model 3交车问题上都是一拖再拖,受困于研发、资金和生产条件的不足,国内不少新造车企业也接连“跳票”,让人产生新的质疑。
除了提车时间外,后续配套服务也是一个坎,不止一位传统车企负责人向《汽车人》表示:如果只是单纯生产纯电动车,车企将很难盈利。更不用说,大多数新造车企业没有传统动力,缺乏核心技术,所有东西都是“拿来”整合,这种模式看不到希望。
“规定”预计将在年底前正式施行,可以预期的是,不少新造车者还未真正入局,就有可能被迫出局。
相关新闻
2019-10-10 13:37:02
两部委:在山西等6省市开展物流降本增效综合改革试点
9月29日,按照国务院有关工作部署,为深入推进物流降本增效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做好物流降本增效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山西、江苏、浙江、河南、重庆、四川等6省(市)组织开展物流降本增效综合改革试点,试点期为2019年9月至2021年8月。
2019-07-25 10:39:28
发改委等26部门组建部际联席会议 共同推进消费升级
2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文件,同意建立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文件显示,联席会议由发展改革委牵头,26个部门和单位共同组成。专家表示,这一制度建设将从国家层面完善顶层设计,增强各部门在促进消费工作上的统筹协调,形成合力,也将有力解决当前制约消费扩大和升级的体制机制障碍。
2019-07-17 09:12:14
发改委全速推进减税降费 预计今年减负规模近3000亿
年5月份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印发了《关于降低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的通知》,自7月1日起降低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预计将为企业和群众减负3000亿元。7月16日,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兼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按照国务院第43次常务会议的部署,国家发改委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进一步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通过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降低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措施,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运行的成本。
2019-07-02 14:28:05
发改委2020年取消商用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
6月30日,发改委连续发布了两则“负面清单”,分别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9年版)》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9年版)》,两则“2019版负面清单”当中都提到了汽车制造业股比开放的内容。在两则“2019版负面清单”当中明确指出,除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汽车整车制造的中方股比不低于50%,同一家外商可在国内建立两家及两家以下生产同类整车产品
2019-06-26 14:27:49
6月26日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120元和115元
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自2019年6月25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标准品,下同)每吨分别降低120元和115元。调整后,各省(区、市)和中心城市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见附表。相关价格联动及补贴政策按现行规定执行。
2019-06-12 13:58:48
发改委按机制下调国内成品油价格
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自2019年6月11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标准品,下同)每吨分别降低465元和445元。
2019-05-28 09:46:34
5月27日24时起 国内汽、柴油每吨均提高50元
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自2019年5月27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标准品,下同)每吨均提高50元。调整后,各省(区、市)和中心城市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见附表。相关价格联动及补贴政策按现行规定执行。
2019-05-14 10:03:50
国内成品油价年内第一降 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均降低75元
自2019年5月13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标准品,下同)每吨均降低75元。调整后,各省(区、市)和中心城市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见附表。相关价格联动及补贴政策按现行规定执行。
2019-04-09 10:48:43
国家发改委首提收缩型城市 土地财政下的城市扩张或将结束
4月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以下称《重点任务》),布置了包括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化城镇化布局形态、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19条具体任务。
2019-04-02 10:32:27
发改委、统计局调研一季度经济 3月份回升迹象明显
国家发改委、统计局近期正在多地调研,就一季度经济形势做预判。各地发改委也在调研摸底各自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从各地调研情况看,一季度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但是3月份经济形势好转,各地力争确保一季度经济开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