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搜 索

广西印发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发展方案 着力夯实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技术

2018-12-13  新闻来源:电车汇  新闻作者:   新闻编辑: 初丽媛

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广西科技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组织重大产业科技攻关。汽车领域主要是着力夯实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等领域技术基础,重点突破乘用车和新能源整车技术、轻量化制造技术、乘用车模块化平台开发技术、电机电池电控研发技术、汽车零部件技术等24项技术,推动汽车产业向电动化、轻量化、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促进汽车生产技术能力达到国际或国内领先水平。

方案原文如下 :广西科技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

(桂政发〔2018〕51号)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为加强产业科技攻关,提高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制定本方案。

一、现实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出台创新驱动发展系列政策措施,设立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资金,聚焦“九张创新名片”,实施制糖、粮食、新能源汽车、石墨烯等重大科技专项,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带动全面创新,高新技术企业数、发明专利申请量等指标实现倍增,在柴油发动机研制、铝合金制备及加工、三维石墨烯制备、工业废水处理、杂交稻优质化育种等领域取得一批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成果,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2.35%,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区科技创新底子薄、基础弱、水平低的情况尚未根本转变,2017年广西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仅为44.84,位居全国第25位,科技创新工作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产业科技水平不高。我区产业技术除极少数领域在国内领先产业中占有一席之地外,大多数仍处于跟跑、模仿阶段,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任重道远,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新产业、新业态尚未成型,产业整体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二是高水平创新平台不足。缺少“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均只有3家,国家部委和中央企业所属科研院所只有7家,其他科研机构规模偏小、资源较为分散。三是高端领军人才匮乏。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顶尖人才奇缺,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数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四是企业创新主体不强。企业普遍缺乏关键核心技术,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数量少,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五是成果转化能力不足。技术、专利等科技成果大多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产学研融合不够紧密,创新要素和生产要素未能有效组合,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较为滞后。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孕育、集聚迸发。为切实破解我区创新能力弱和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的难题,有力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必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面向经济发展主战场、瞄准产业科技前沿和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制约,大力加强科技创新,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化;必须狠抓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加快创建一批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平台基地,构建产业竞争新优势,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必须集中创新资源、集聚创新力量,加快打造技术先进、机制灵活的领军型企业,跻身国内乃至国际行业前列。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国家领导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家领导人视察广西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理念,围绕制约我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和短板,以强化产业科技创新为主线,坚持前端聚焦、推进中间协同、注重后端转化,着力实施科技重大专项,增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打造创新平台和载体,引育创新人才和团队,深化产学研用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技术、人才、资金、项目、政策、市场等创新要素向产业汇聚,引领我区产业发展不断迈向价值链的中高端,全面推进创新型省区建设。

(二)基本原则。

1.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创新体系,把应用创新、集成创新、产业创新作为主攻方向,重大科技项目以企业为主体,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共同承担实施。强化政府在创新政策制定、平台建设、人才培养、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职能,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社会各界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2.聚焦产业、注重应用。按照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从推动全区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出发,围绕我区重点产业发展中“卡脖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核心技术问题,把有限的科研资金和资源用在刀刃上,集中组织实施一批科技重大专项,形成技术和应用突破,抢占技术制高点,着力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带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3.强化协同、纵横联动。建立完善产学研协同、部门协同、区域协同等协同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优势,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社会组织等携手构建创新联盟,借助国内外科研资源和力量,共同开展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联合攻关,突破制约重点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

4.促进转化、培育产业。以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为核心,突出自主创新、自有技术、自主品牌,强化开放合作,促进研发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中试、进入孵化、实现产业化,形成一定产业规模,打通从科技创新到产业化之间的通道,将科技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生产力。

5.人才优先、引育并举。落实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把人才资源开发摆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充分发挥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围绕增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立足提升重点领域技术创新水平,大力引进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提升本土科技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和创新团队的研发能力,加大高科技领域专业人才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

(三)行动目标。

围绕创新型广西建设的目标任务,在今后3年,通过着力实施“三百二千”科技创新工程,即“3个100”:突破100项重大技术、创建100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引育100个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团队;“2个1000”:新增1000家高新技术企业、转化1000项重大科技成果,使全区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力争到2020年,全区综合科技创新水平在全国排名前移2—3位,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55%以上。

1.突破100项重大技术。围绕汽车、机械、有色金属、冶金、制糖、电子信息、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大健康、特色优势农业等我区具有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的领域,以科技重大专项为抓手,集中力量开展科研技术攻关,到2020年,突破100项以上关键性重大技术。

2.创建100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在巩固提升现有国家级创新平台和载体的基础上,重点创建100个国家级创新平台,主要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创新示范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众创空间、国家级星创天地、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

3.引育100个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团队。在巩固提升现有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团队的基础上,新增引进培育100个各类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团队,主要包括: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中科院“百人计划”、国家百千万工程人选、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以及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等。

4.新增1000家高新技术企业。以从事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的企业为重点对象,发展壮大一批竞争力强的高新技术企业,催生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到2020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以上。

5.转化1000项重大科技成果。深入推进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结合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需求,组织高校、科研院所加强与企业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到2020年,转化重大科技成果1000项以上,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三、主要任务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瞄准靶向精准发力,以科技重大专项为牵引,集中攻关,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创新人才引进、创新主体培育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紧密衔接,加快补齐产业科技创新短板,努力形成以创新为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一)组织重大产业科技攻关。

1.汽车领域。着力夯实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等领域技术基础,重点突破乘用车和新能源整车技术、轻量化制造技术、乘用车模块化平台开发技术、电机电池电控研发技术、汽车零部件技术等24项技术,推动汽车产业向电动化、轻量化、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促进汽车生产技术能力达到国际或国内领先水平,不断提升我区汽车产业附加值。(牵头单位:自治区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配合单位:自治区国资委,各设区市人民政府)2.机械领域。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国际化”为主攻方向,加快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重点突破内燃机技术、增材制造成套装备开发技术、工程机械智能化与数字化技术、工程机械减振降噪技术、节能减排技术、高性能民用航空轮胎技术、绿色制造技术等10项技术,完善自主创新体系,提升我区机械领域产业技术水平。(牵头单位:自治区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配合单位:自治区国资委,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3.有色金属领域。加强高纯稀土化合物分离提纯、有色金属冶炼中多金属物料回收等技术研发,重点突破高纯硫酸锰制备技术、高纯稀土化合物制备技术、高性能稀土磁钢及高效稀土永磁电机研发等3项技术,推动有色金属及稀土产业向规模化、高端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力争实现高端材料生产就地取材,提高区域产业整体竞争力。(牵头单位:自治区科技厅、

4.冶金领域。面向汽车、船舶、家电等行业用钢需求,研发高强度建筑用钢、汽车用钢、船舶用钢、不锈钢新材料等我区紧缺钢产品,通过在冷轧家电用钢、微合金化高强度汽车板、高性能高碳钢及标准件用钢、耐热不锈钢等方面开展4项技术攻关,推动汽车用钢产业链、船舶用钢产业链、不锈钢新材料产业链发展,加快发展镍铁、铬铁合金、锰盐等高附加值新材料。(牵头单位:自治区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配合单位:自治区国资委,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5.高端铝领域。围绕我区铝产业升级和原材料本地化,促进高端铝精深加工应用,通过开展高纯铝制备技术、氧化铝制备技术、精铝制备技术和高性能航空航天、交通、海洋工程铝合金大规格板带型材制造技术等6项技术攻关,开发超厚、宽幅、大规格、高洁净、高均匀铝合金产品,发展航空航天、车船、建筑、电子电器等领域用铝,推进铝精深加工,形成从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铝加工—铝精深加工—产品的全产业链。(牵头单位:自治区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配合单位: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国资委,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6.制糖领域。围绕甘蔗高产高糖、糖业精深加工等关键技术需求开展攻关,重点突破智能智慧绿色制糖技术、粉垄雨养甘蔗高效栽培及机具研发2项技术,推动制糖产业向糖产品精深加工、全产业链高附加值、循环综合利用方向发展,加强生产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建设,提升生产过程控制水平和效益,实现甘蔗制糖和相关高附加值产品可调可控的产业技术格局。(牵头单位:自治区科技厅、糖业发展办;配合单位: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农业农村厅、国资委、农科院,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7.电子信息领域。顺应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对信息技术支撑的迫切需求,通过开展新一代音频设备技术、面向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5G)应用的新一代无线光传输技术、智慧照明及物联网技术、高功率激光脉冲任意整形及功率放大系统、高能耐受型电涌保护器(SPD)防雷阀片的材料、信息安全管控平台技术、新型传感光纤与器件技术、基于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卡(eSIM)的物联网管理平台、北斗境内外地质勘查监测空间信息服务等10项技术攻关,提升电子信息产业创新发展水平。(牵头单位:自治区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配合单位:自治区国资委,广西科学院,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8.节能环保领域。重点开展关键技术创新和环保设备的研发与产业化,通过在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有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人造板用环保生物基胶黏剂等方面开展4项技术攻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带动生态环保产业技术提升,全面提升我区环境保护与治理、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科技创新和研发能力。(牵头单位:自治区科技厅、生态环境厅;配合单位: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农科院,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9.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围绕轨道交通装备、电力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高端农机、工业机器人及无人机等关键产业链,重点突破专业相机手持稳定器技术、电力电容器开发技术、无人机发动机技术、建筑信息模型(BIM)+装配式建筑技术、防雷技术、智能化薄膜生产技术、切段式智能甘蔗联合收获机研发技术、机器人系统技术等8项技术,加强集成创新和自主研发,全面提升高端装备自主设计水平和研制能力,为行业转型升级不断注入新的动力,把高端装备制造业培育成支柱产业。(牵头单位:自治区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配合单位:自治区国资委、农业农村厅,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10.新材料领域。围绕航空航天、核电、先进轨道交通、海洋工程装备等领域新材料应用需求,加快推进储能、导电、导热、新能源、催化、生物质等材料的技术研发,通过在金属基新材料、石墨烯材料、润滑剂、稀土功能材料、动力电池材料、碳酸钙材料、重钙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高性能橡胶沥青等方面开展16项技术攻关,破解产业转型瓶颈制约问题。(牵头单位:自治区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配合单位: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国资委,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11.大健康领域。大力开展对预防诊断和治疗重大疾病具有显著疗效的药物研制以及医疗设备器械的自主研发,重点突破新药创制技术、中药民族药产业现代化技术、临床医学检验医疗设备及器械研发技术、便携式全科医生智能工作站研发等16项技术,带动大健康产业技术提升,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打造南方民族药基地、中国壮瑶药之乡、国家基本药物及重大疾病原料药广西基地。(牵头单位:自治区科技厅、卫生健康委员会;配合单位: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业和信息化厅、农业农村厅、林业局,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12.海洋资源开发利用领域。充分发挥海洋资源优势,积极开展海洋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技术研发,重点突破大宗海洋生物废弃物综合利用及大健康系列产品研发、海洋生物健康营养产品研发等2项技术,实现海洋生物资源的高质化和高值化利用及其产业化。(牵头单位:自治区科技厅、海洋局;配合单位: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局,广西科学院,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13.特色优势农业领域。围绕提升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品种品质、打造新兴农业产业等方面,重点突破优异种质资源挖掘与品种选育技术、特色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农作物高质高效栽培模式、蔬菜水果提质增效技术、畜禽水产良种繁育等18项技术,打造种质资源收集、种质创新、基因挖掘、新品种选育、商品化良种繁育、加工检测、高效储存的广西特色优势农业创新链。(牵头单位:自治区科技厅、农业农村厅;配合单位:自治区林业局、农科院,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二)强化创新平台和载体建设。

1.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基地。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对现有自治区科技创新基地进行考核评估,通过撤、并、转等方式,优化整合自治区科技创新基地,符合条件的纳入科学与工程研究类(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类(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基础支撑与条件保障类(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三类科技创新基地序列建设和管理。加强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建设,择优遴选和支持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类、工程研究中心类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类重大科技创新基地,通过加快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改善创新环境和条件、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提升我区现有科技创新基地水平。重点支持在甘蔗生物学、有色金属新材料、高效节能环保内燃机等优势特色产业领域培育创建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加大力度引进具有独立法人的国家级科研院所或研发平台分支机构入桂,优先支持建设科技创新基地。(牵头单位:自治区科技厅、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卫生健康委员会、国资委按职能分别负责;配合单位: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2.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协同创新平台。引导和支持大中型骨干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建立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依托重点骨干企业,吸纳上下游配套企业,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设一批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平台,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技术标准制定、知识产权创造与应用、科技成果孵化转化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带领中小企业和科研院所形成创新集群,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服务。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创新引领作用,推动国有工业企业率先普遍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牵头单位:自治区科技厅;配合单位: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国资委,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3.建设充满活力的创新示范区。充分发挥高新区在科技创新支撑引领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支持高新区与各类开发区联动发展,引导国家级高新区建设创新型特色园区,推动具备条件的自治区级高新区争创国家级高新区。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支持高新区加快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创新创业孵化平台等,重点围绕汽车及其零部件、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特色优势产业,通过自主发展和有针对性的产业招商,着力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打造南宁亚热带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产业集群、柳州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创新产业集群等高新区创新型产业集群,加快形成要素激发企业、企业带动产业、产业支撑园区、园区支撑区域经济的创新发展模式。加强高新区评估考核,探索实施高新区的竞争淘汰机制,促进科技资源、人才资源和金融资本等各类创新资源和创新平台向园区集聚,切实将高新区建成创新驱动与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和示范区。依托南宁、柳州、桂林、北海4个国家级高新区,启动申报创建南柳桂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组织实施“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专项,支持在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组织开展一批科技项目,重点支持桂林市全力开展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可持续发展经验。建立完善自治区引导、各市统筹、各县落实的农业科技园区共建机制,创新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模式和投融资机制,加快推进现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提质增效,组织申报创建玉林、来宾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牵头单位:自治区科技厅;配合单位: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厅,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4.建设创新创业服务载体。依托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国家和自治区级高新区的有利条件,发挥行业领军企业、创业投资机构、行业组织等社会力量的主力军作用,积极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专业化、全要素、开放式众创空间和虚拟创新社区,建立完善“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创业孵化链,争创更多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创新创业服务示范基地。组织举办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西分赛、广西创新创业路演等活动,每年公开遴选重点领域科技型初创企业50家,在市场宣传、政务服务等方面予以支持,激励带动更多创新主体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牵头单位:自治区科技厅;配合单位: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三)引育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团队。

1.积极引进创新型人才和团体。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引进导向,遴选优秀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高标准建设广西院士工作站,柔性引进院士及其创新团队来桂聚集。瞄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共性关键技术需求,大力实施院士后备人选工程、八桂学者制度、特聘专家制度等,精确设置科研岗位,加大对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高精尖缺”创新型人才和团队的引进力度。加强对引进人才和团队的服务保障工作,努力解决入桂人才的后顾之忧,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用人主体单位要充分下放科研自主权,积极探索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制等薪酬制度,进一步提高创新型人才的工资待遇。(牵头单位:自治区科技厅;配合单位: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教育厅,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2.积极培养本土人才。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加大本土创新型人才培养力度,大力实施广西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计划,依托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等科研平台基地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等平台载体,培养一批具有较强开拓创新能力的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牵头单位:自治区科技厅;配合单位: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教育厅,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四)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企业。

1.大力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后备库,健全认定管理程序,实行“宽进严管”,做好“一对一”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服务工作,对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奖励性补助。依托高新区、大学科技园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平台载体,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项目,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链,带动吸引上下游企业聚集,对外省(市、区)已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整体迁移到我区落户的,在其资格有效期内继续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有关优惠政策,部分迁移到我区的,经我区相关机构重新认定后,符合条件的授予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牵头单位:自治区科技厅;配合单位: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国资委,国家税务总局广西壮族自治区税务局,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2.大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机制,通过科技招商引进一批、科技人员领办创办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孵化一批、传统产业改造一批等多种渠道,加速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扩张,增强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做大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库。实施“瞪羚企业”培育计划,重点遴选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速度快的“瞪羚企业”,通过财政后补助、贷款贴息、种子资金等方式,扶持开展产学研合作、新产品开发、科技成果转化等创新活动。积极关注和发现“独角兽”企业,扶持企业发展壮大。(牵头单位:自治区科技厅;配合单位: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3.强化企业技术领军人才培养。探索实施首席技术官(CTO)培养计划,组织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进行专门培训学习,增强其在新技术研发应用、客户技术需求、技术趋势把握等方面的能力,力争3年共遴选500名CTO。采取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双向互动派遣形式,高校、科研院所向企业派驻科研骨干,推动科技成果进入企业,或者结合企业需求转化科技成果;企业向高校、科研院所派驻技术人员,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培养人才,共建各类研发载体,开展科研项目合作。(牵头单位:自治区科技厅;配合单位: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五)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1.加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建设。聚焦科技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引进国家级科研院所、高水平院校来桂建立技术转移机构;鼓励区内高校、科研院所建设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建立健全自治区、市、县三级技术转移工作网络,加快先进适用科技成果向县域转移转化。加快建设全区科技成果转化与交易中心,并通过互联网技术手段建立广西网上技术交易平台,集聚成果、资金、人才、服务、政策等创新要素,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技术交易活动,加强与国家科技成果网、国家技术转移网络等平台机构的联系对接,推动在我区建立分支机构。探索在有条件的国家级高新区等建设常设实体性技术交易市场,使其具备成果信息采集、集中发布、对接交易、路演展示、科技金融、科技服务等功能。(牵头单位:自治区科技厅;配合单位:自治区教育厅,广西科学院,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2.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应用。定期编制发布企业技术需求目录和高校、科研院所可供转化的科技成果目录,建立高校、科研院所资源与企业科技需求对接机制,加强技术供需对接。拓宽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对接渠道,持续开展“校(院)地”、“校(院)企”、“校(院)产”联动合作,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建设一批聚焦细分领域的科技成果中试基地、熟化基地和科研试验站等,促进技术成果规模化应用。鼓励企业购买科技成果并转化应用,由财政科技计划按技术交易额一定比例给予补助。促进大型科研仪器设施共享使用,鼓励科研院所采用市场化方式为企业提供检测、测试、标准查询、技术咨询等服务。支持和鼓励军民两用技术互融互通和成果转化运用。(牵头单位:自治区科技厅;配合单位: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财政厅、教育厅,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3.健全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认真执行《广西壮族自治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赋予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自主权,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全部留归单位支配,纳入预算管理,不上缴国库,对完成、转化职务科技成果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员,包括职务科技成果完成人和为科技成果转化作出重要贡献的科技人员、技术转移机构工作人员以及相关管理服务人员予以奖励。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报告制度,科研成果完成单位定期报告年度科技成果情况、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情况、科技成果收益及分配情况等,科技主管部门对科研单位的科研成果转化水平进行有效评估,并作为申报科技成果奖励、科技项目支持的重要依据。(牵头单位:自治区科技厅;配合单位:自治区财政厅、教育厅,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自治区成立科技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区科技创新工作,建立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分管领导担任总召集人的广西科技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进三年行动方案的组织落实。自治区科技创新发展办公室具体负责对三年行动方案的年度目标任务进行分解,有序组织实施“三百二千”工程各项清单任务,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动态调整,加强沟通协调,切实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每年向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汇总上报各项工作进展情况。各设区市、区直有关部门要将科技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纳入工作重点,建立相应的领导机制和协调工作机制,加强工作统筹安排,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分解目标任务,确保落实到位。(牵头单位:自治区科技厅;配合单位:自治区各相关部门,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二)健全工作运行机制。

统筹优化科技领域与各行业领域科技的紧密关系,健全科技部门与行业主管部门的工作会商机制,强化行业领域科技创新的顶层设计,行业主管部门要精准提出行业发展的科技需求,配合科技部门梳理凝练出行业发展急需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科技部门要综合推进行业领域的科技发展,共同协调谋划和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及工程,使科技创新为行业领域发展提供动力。充分调动和激发科技界、产业界、企业界等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共同推动形成科技创新项目实施、平台建设、人才集聚的合力。(牵头单位:自治区科技厅;配合单位: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卫生健康委员会、农业农村厅、海洋局、糖业发展办,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三)保障科研经费投入。

全区各级财政要将科技支出作为预算保障的重点,财政科技支出必须稳定增长,重点投入到应用研究、技术研究与开发以及应用基础研究等领域,将市县财政对研发经费的投入和科技项目申报主体的研发经费投入作为自治区测算分配专项资金的重要因素及自治区本级财政科技计划厅市会商项目立项的重要参考。研究出台激励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的具体办法,采取多种方式对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较高的企业以及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的企业予以奖励性支持。强化财政科技资金的引导和撬动作用,发展完善科技金融,综合运用贷款贴息、风险补偿、创投引导、保费补贴、科技服务补贴等多种方式,建设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推动资源向优质企业和行业集中,逐步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科技资源配置模式。(牵头单位:自治区财政厅;配合单位:自治区科技厅、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四)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积极推进科技经费管理改革,解决简单套用行政预算和财务管理方法管理科技资金的问题,加快建立科研项目资金协调、评估、监管机制,减少科技项目重复、分散、封闭、低效和资源配置“碎片化”现象。逐步推动财政科技经费向区外单位开放,支持与广西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桂成立专门研发机构或开展实质性成果转化的区外单位牵头或参与申报自治区财政科技项目。深入推进科技创新领域“简政放权”改革,加快出台科研项目评审、科技人才评价、科研机构评估、科研绩效提升、科研诚信建设等改革措施,在项目管理、经费使用等方面赋予创新主体更大的自主权,减少条条框框对科研人员的束缚,探索试行“以赛代评”、“以投代评”的项目形成机制,充分释放创新活力和动力。(牵头单位:自治区科技厅;配合单位:自治区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编办,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五)强化科研院所力量建设。

加快理顺公益类科研院所管理机制,按照人、财、物相统一原则推进力量整合,充分发挥转制科研院所、中直驻桂科研院所的科研积极性,鼓励和支持其牵头或参与重大关键技术研发、行业共性技术开发、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积极探索组建广西产业技术研究院。加快制定出台新型研发机构管理办法,完善新型研发机构组建、运行、创新投入、人才引进等配套支持措施,引导和推动全区各级人民政府、企业与区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社会团体共建新型研发机构。(牵头单位:自治区科技厅;配合单位:自治区财政厅、编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六)扩大科技创新开放合作。

积极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双一流”建设高校等实力雄厚的科研单位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推动其来桂设立分支机构、新型研发机构或分校,推进桂粤签署科技合作协议,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资源。加快建设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通过整合区内外资源,探索打造中国—东盟科技城,构筑中国—东盟区域性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大力实施科技招才引智行动,围绕电子信息、互联网、智能制造、新材料、大健康等重点领域,针对技术、人才、产业、创新等主题,开展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科技引进专题活动,吸引北京、上海、广东等科技资源密集地区的创新平台、科技项目和科技人才团队来桂落户。(牵头单位:自治区科技厅;配合单位: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教育厅、投资促进局,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七)强化目标考核督查。

将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发展相关指标考核纳入各设区市、区直各有关部门的综合绩效考评体系,确保聚焦政策和资源,全力加快推动科技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建立健全科技创新动态监测、评估、督查机制,对全区各设区市和有关单位在科技项目、研发平台、人才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政策落实情况定期督查、定期通报,适时开展评估总结,褒奖先进,对推进工作力度大、进步显著的予以通报表扬,对推进不力、推诿拖拉的予以通报批评,未完成年度重点考核任务且排名靠后的设区市和区直有关部门由自治区领导约谈。(牵头单位:自治区科技厅、绩效办;配合单位:自治区统计局,自治区政府督查室,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八)积极营造创新氛围。

全区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科技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理念,强化舆论引导,培育尊重知识、崇尚创造、追求卓越的创新文化,大力营造勇于探索、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要不断加强对科技创新政策的宣传培训和普及,建立各类创新讲习所和创业训练营,宣传讲解创新创业相关政策与技能,促进各类创新创业要素对接。以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广大科技人员和大学生等为对象,组织各种层次的讲习培训活动,加大力度培训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者,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热情,推动我区创新创业活动蔚然成风、蓬勃发展。(牵头单位:自治区科技厅;配合单位:自治区广播电视局、科协,广西广播电视台、广西日报社,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相关新闻

2019-06-12 09:11:14

三部委联合发文 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消费

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商务部联合公布《关于印发<推动重点消费品更新升级畅通资源循环利用实施方案(2019-2020年)>的通知》,其中提出严禁对新能源汽车实行限行、限购。

2019-03-08 11:13:05

广西:两会期间高速路限行危化品运输车辆

为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2019年3月5日,南宁市相关部门发布公告称,将于2019年“两会”期间在广西行政区域内高速公路,对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实施限时通行措施。

2019-02-20 08:54:26

货车大于49吨属于超载!广西收费公路货车计重收费标准调整

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厅联合印发《关于调整广西收费公路载货类汽车计重收费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从2019年2月1日起,调整广西载货类汽车计重收费的超限判别标准及计重收费吨位区间。调整后,车货总质量大于49吨以上的车辆属于超限运输车辆,在基本费率不变的基础上,10吨至49吨区间吨位的合法装载运输货车通行费成本将有所降低。

2018-12-13 15:52:33

广西印发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发展方案 着力夯实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技术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广西科技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方案明确:组织重大产业科技攻关。汽车领域主要是着力夯实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等领域技术基础,重点突破乘用车和新能源整车技术、轻量化制造技术、乘用车模块化平台开发技术、电机电池电控研发技术、汽车零部件技术等24项技术。

2018-11-28 14:05:51

西安推动汽车产业发展意见:从十方面推进汽车产业和产业链发展

西安市政府发布《关于推动汽车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政策意见》提出要从十方面加快推进汽车产业发展,培育汽车产业链生态,将西安打造成为我国汽车产业的重要基地。

2018-11-20 14:31:30

多地省委书记 公开亮相支持民企 专家:民企发展环境加快改善

多个省的党委书记先后公开接受中央媒体采访,谈如何支持民企发展。地方上,主要领导主持的以民营经济为主题的全议也在陆续召开。交通银行发展研究部高级研究员陈冀表示,各地领导纷纷亮相谈促进民企发展,有利于营造支持民企发展的良好氛围。各种措施的出台会使得企业各个生产成本降低,经济会稳定运行。但长期来看,还需要更详细配套措施。

2018-11-20 09:22:05

十余部委一把手密集发声 支持民企政策将陆续出台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工信部、商务部、人民银行等十余部委“一把手”密集发声支持民企发展,一系列促进民企发展的政策有望陆续出台。未来部委支持民企的政策将聚焦在减税降费、放宽市场准入、鼓励民企参与混改、纾解民企融资困境、加强产权保护等方面。

2018-11-16 15:08:13

广西释放城配车辆路权 纯电动车不限行

广西出台《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通知规定,对在广西注册登记的新能源汽车,在公共停车场和市政道路两旁停车位进行停车的,一律减半征收停车费。纯电动城市物流配送车入城不受限制。同时,每款车型自治区财政给予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2018-09-26 11:15:10

广西新能源汽车政策出台:按国标20%补贴 停车费减半

近日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网了解到,广西出台的《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若干措施》通知对生产新车型的新能源汽车企业给予适当奖励,消费者购置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按国家标准的20%给予补贴。上述措施提出,重点支持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研发生产轴距2.8米以上、车长4.8米以上的纯电动轿车,以及基于此平台开发的纯电动运动型乘用车(SUV)和多功能乘用车(MPV)车型。

2018-09-19 09:11:23

二季度末实体经济杠杆率242.7%基本稳定 国企民企杠杆分化

9月18日,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发布《去杠杠政策转向了吗——中国去杠杠进程二季度报告》。报告显示,实体经济部门杠杆率略有上升。2018年二季度末,包括居民、非金融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实体经济杠杆率由2017年末的242.1%增加到242.7%,上升了0.6个百分点,基本保持稳定。分部门来看,居民部门杠杆率仍在上升,半年累计上升了2.0个百分点,相比去年上半年杠杆率上升2.8个百分点,增速有所趋缓。非金

图片新闻

MORE >

数看车型

MORE >

数看卡车

数看客车

品牌查看

MORE >

卡车品牌

客车品牌

热点新闻

MORE >

本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专题报道

MORE >